第 621 章 沒有做不了的買賣

2025年9月5日

第六百二十一章 沒有做不了的買賣

而李如松所不知得是,其實這都在郭淡的預計之中。

他之所以生産這批鳥铳,不計成本生産,他就是想看看這中間的差價是多少。

雖然多了很多,但他心裏還是有準備的。

他從來就沒有考慮過怎麽賺朝廷的錢,就明朝廷那窮困潦倒的樣子,也真引不起他的興趣。

其實就連一直熱衷敲詐戶部的萬歷如今可都有些不太感興趣了。

太難了!

郭淡基本上是在幫朝廷賺錢,唯一賺了朝廷一點點錢的,還就是遼東軍備的訂單,但別說他,就連秦莊都不太想做這一筆買賣,利潤低,麻煩事多。

當然,軍備訂單的基礎,還是給予了紡織作坊極大的穩定。

再接不到買賣,還是有這個墊底的。

當然,郭淡壓根也不想為朝廷生産火器,他的BOSS是萬歷,他只為萬歷生産火器。

這個火器生産作坊是為海外計劃準備的,對于萬歷而言,他也不敢輕易将這麽大的生産火器的作坊,放在海邊上,那可真是太危險,而且這樣做,也是将武器和海盜分開,便與掌控。

順便幫衛輝府生産一些,而且這個也是應對突發危機,如果真的有敵人入侵,可以馬上轉過來為國內生産。

就整個大戰略算下來,還是非常值得的。

“唉…錢啊!錢啊!可真是一兩銀子頂上一個将軍啊。”

在送郭淡出軍營的途中,李如松不禁自嘲地笑道。

雖然郭淡承諾會給衛輝府配備大量的火器,但是令李如松郁悶得,明明就能夠生産出更好的武器,但士兵就是無法擁有,這令他覺得非常悲哀。

郭淡笑道︰“李總兵無須妄自菲薄,自古以來,武器都只是次要原因,人才是決定勝負得關鍵。”

李如松哼道︰“你又沒有打過仗,知道甚麽。”說着,他又向郭淡問道︰“郭淡,你恁地會賺錢,你有沒有辦法,讓這武器變得廉價。”

郭淡呵呵道︰“如果打仗是能夠掙錢的話,那武器自然就變得廉價。”

“用打仗來掙錢?”

李如松想了想,突然道︰“蒙古人打咱們就是掙錢的,他們可以搶許多東西,可咱們去打他們,那沒啥可搶得,肯定是賠錢,如今想來還真是不公平啊!”

“我也只是随便說說而已。”郭淡笑了笑,道︰“最好還是別打仗。好了,李總兵不用送,在下告辭了。”

李如松一怔,忙道︰“行吧。你可記得跟陛下說啊。”

郭淡點點頭,因為到底怎麽生産,還得萬歷親自做主,畢竟這是要花錢得。拱手一禮,“告辭。”

便轉身離去。

其實他這回來,就是來問問李如松對于這鳥铳滿意與否,至于生産過程,生産技術,他都沒有怎麽問,他又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,他要管的就是生産成本,生産數量,以及這鳥铳的作用。

他跟李如松、趙士祯也不需要過多的交談。

只要李如松告訴他滿意,趙士祯告訴他們沒問題,那就行了。

他也沒有必要跟李如松、趙士祯講什麽成本問題,畢竟他們又不是采購,他們也不是生産者。

他主要是要跟大峽谷的股東們會談。

李如松擡目一看,突然發現郭淡的馬車旁站着一個五十歲的男人,正是趙士祯身邊的幕僚,沈惟敬。

“在下沈惟敬見過郭校尉。”

沈惟敬見郭淡來了,立刻拱手一禮,眼中閃爍着激動之色。

“沈先生好!”

郭淡拱手回得一禮,雖然徐渭說了,此人游手好閑,不務正業,坑蒙拐騙,但其實他對這種人也并不反感,指了下馬車,道︰“我們邊走邊說吧。”

“請。”

二人上得馬車,緩緩向城內駛去。

“先生為何會來到這衛輝府?”郭淡笑問道。

沈惟敬忙道︰“我是随趙主事一塊來的。”

郭淡道︰“來幫趙主事制造武器得?我聽說先生好像對此并不感興趣。”

沈惟敬當即聽出弦外之音,為什麽郭淡會知道他對制造武器不感興趣,顯然是調查過他,立刻道︰“不瞞郭校尉,其實在下此番來衛輝府,主要是希望能夠投奔郭校尉。”

和聰明人談話,總是令人感到這麽無趣。郭淡笑道︰“我只是一個商人,跟着趙主事顯然會更有前途啊!”

沈惟敬道︰“正如郭校尉方才所言,在下對制造武器是一點興趣都沒有,但是在下也是商人出身,這些年走遍大江南北,曾還随父去過朝鮮、日本等地做買賣。在那邊,在下認識不少人,我可以幫助郭校尉将貨物賣往那邊。”

“是嗎?”

郭淡道︰“可是我朝只有月港可以出海。”

沈惟敬立刻道︰“正是因為如此,這裏面才大有利潤可圖,我們可以通過朝鮮将貨物販賣至日本。”

郭淡道︰“但是據我所知,日本只是一個島國,沒有什麽錢。”

沈惟敬忙道︰“郭校尉若這般想,那可真是錯了,那日本雖是一個島國,但上面還是有許多有錢人的,而且,日本商人經常将我大明的綢緞販賣給弗朗機商人。當初我朝禁海,立刻就出現大量的倭寇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日本無法從我朝買到綢緞。”

光憑這一番話,就算沒有徐渭的推薦,郭淡也會招攬他。

“你認為文長先生嗎?”郭淡突然問道。

沈惟敬稍稍一愣,旋即道︰“你說得可是徐文長?”

郭淡點點頭。

“在下曾與他在胡總督的帳下共事過。”沈惟敬回答道。

郭淡道︰“是他向我舉薦了你。”

“是他?”

沈惟敬顯得有些驚訝。

郭淡問道︰“你沒有想到嗎?”

沈惟敬搖搖頭,道︰“這…這在下委實沒有想到。”

徐渭個性怪癖,他怎麽可能跟沈惟敬非常親近,沈惟敬當然也沒有想到徐渭會舉薦他。

郭淡道︰“這沒有關系,如今我這裏有一樁大買賣,我已經求得文長先生相助,但是他希望你能夠過去幫他,不知你是否願意?”

話音剛落,沈惟敬便激動道︰“在下願意。”

需求徐文長出手得買賣,那肯定一樁大買賣啊!

這還需要猶豫嗎?

“好的。”

郭淡掏出一張錢票遞給沈惟敬,“你拿着這張錢票去錢莊支一千兩,就當你是的盤纏,然後去開封府找文長先生。”

一千兩的盤纏?

我對盤纏是不是有些誤解?

沈惟敬顫顫巍巍地接過那張錢票來。

郭淡笑道︰“相比起這一樁買賣,這不算什麽,将來你會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。”

沈惟敬緩緩擡起頭來,看着郭淡。

他哭了!

他終于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港灣。

郭淡倒是沒有如電視劇裏面演得那般,對沈惟敬進行各種測試,他甚至都沒有怎麽去交代,就直接讓他去找徐渭。

這是因為他信任徐渭,既然徐渭要這個人,那他自有辦法控制住這人。

回到城內,沈惟敬便下得馬車,而郭淡則是馬不停蹄的趕往大峽谷總部。

“抱歉,我來晚了。”

入得會議室時,只見裏面坐着二十餘人,這些人就是當初衛輝府的鐵器商人,如今也是大峽谷的股東們。

他們見得郭淡走了進來,立刻站起身。

“我也是剛剛到的。”

“郭校尉事務繁忙,我們等一等也無所謂。”

……

“遲到總是不對得,我盡量确保不會再有下次。”

郭淡徑直來到中間的正座上坐下,伸手道︰“各位請坐吧。”

以秦大龍、周劍為首的股東們這才紛紛坐下。

其實秦大龍才是大峽谷的總裁,但是郭淡來了,他可不敢坐在那裏。如今衛輝府真的沒有哪個商人敢跟郭淡叫板,就連那些晉商都服服帖帖,動不動就砸一百萬兩出來,這個完全都已經超出他們的幻想。

“在來的時候,我已經看過我們最近的賬目,雖然我不知道你們之前具體賺了多少錢,但是從契稅來看,如今的鐵器契約是之前的三倍,我想利潤至少也有兩倍多吧。”

郭淡目光一掃,笑道。

“郭校尉真不愧是商界奇才,光從契稅就能夠算出來。”

秦大龍狠狠一記馬屁拍上。

其實從他們的态度來看,就可見一斑,如果不賺錢,他們能夠給郭淡好臉色看嗎?

“原因你們知道嗎?”

郭淡問道。

周劍道︰“其實我們的生産的鐵器主要還是賣給衛輝、開封、彰德、懷慶四府,而這是因為我們這四個州府,幾乎沒有了佃農,都是地主古雇人種地,這就導致地主需要生産農具,他們更遠購買我們的生産的農具。”

“還有那些大作坊,他們需要的鐵質工具都是從我們這裏購買。”

……

這大峽谷可真是趕上一個好時機,這一波關稅事件,導致衛輝府的生産規模進一步擴大,同時刺激到開封、彰德、懷慶三府的經濟發展,以前他們的鐵器作坊僅供衛輝府,而如今他們供四府的需求。

這利潤開始往上翻。

郭淡問道︰“這做買賣如同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我們可不能滿足于現狀,今年他們剛剛制備新得農具和工具,至少明年他們不會在需要,我們可不能等着他們将農具用壞,我們必須要更加努力,争取到更多的市場,不知你們對下一步有何打算?”

大家不禁面面相觑。

秦大龍道︰“就我們中原地區而言,可是沒有第二個衛輝府,那些地方可能不會花更多的錢來買農具,那些小作坊就更加不會了。”

其它州府,都是小農經濟,自給自足,還有許多佃農,他們可買不起大峽谷生産的農具,即便有,也是非常少的。

可不想衛輝府,農業這麽吃香,那些大地主都是買最好的農具,而且是成批的購買。

作坊就更加不用說了。

郭淡又問道︰“難道他們不需要嗎?”

周劍回答道︰“那倒不是,只不過他們肯定會選擇自個來做,雖然沒有咱們做的好,但是也湊活着能用。”

“這就是問題所在。”

郭淡道︰“我們生産的,人家也能夠生産,再加上運輸成本,人家為什麽要買咱們的。如果我們想要走出河南道,我們必須要做出一些他們無法做出得工具來。就好像我們生産的鳥铳,據我所知,那就是我大明最好的鳥铳。”

周劍立刻道︰“說起這鳥铳,咱們的成本……。”

郭淡打斷了他的話,“我當初承諾過,不管成本多高,我都會給予一成純利潤。”

周劍忙道︰“我并非這意思,再多也就是五百條,這點錢算不得什麽,但是這麽高的成本價,朝廷未必會找我們生産。”

“可不見得,這世上沒有做不成的買賣,就看你會不會動腦經。”

郭淡一笑,朝着身邊的顧常道︰“挂上去吧。”

“是。”

顧常從皮包裏面拿出一張圖來,挂在牆上。

秦大龍他們紛紛起身,往布上一瞅,異口同聲道︰“這不是……!”

“是的,這就是鳥铳所有的部件。”

郭淡站起身來,來到畫布旁邊,道︰“一支鳥铳的成本,是四兩五錢,你們都不用懷疑,朝廷是肯定不會花這麽多錢的,但若只是光打造一根鐵管只需要二兩,是不是一下就便宜了一半多。

而工藝需求最高得也就是鐵管,朝廷生産的鳥铳比起來,主要也就是差在這上面,如果我們只生産鐵管,朝廷是不是有可能動心?”

大家不由得眼中一亮,似乎明白了什麽。

郭淡道︰“當然,生産火器,朝廷會有着諸多考慮,如果價錢不合适,咱們就不做,我這只是打個比方,我希望你們知道,我們不見得要生産一個完整的工具,我們可以只生産零部件,尤其是那些非常精細的零部件,如此算來,我們的生産成本就會降低不少,因為我們可以集中人力生産一種零部件,而不需要多開幾條生産線,雖然總價格可能不會變,但是我們商品的價格會看上去很便宜,那麽我們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市場。

不但如此,我們還可以制定非常标準的尺寸,這樣也能夠方便買家。如果只是零部件壞了,直接買一個換上就行,如此買家也可以減輕使用成本,而對于我們而言,一旦尺寸被我們控制,那麽他們就必須買我們生産才能夠對得上。”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